邵志峰

邵志峰   科研成员

博士,王宽诚讲席教授,第一批中组部千人计划。198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同年考入CUSPEA计划赴美深造,于1988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1989-2010年执教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系,1998年晋升终身正教授。2009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全职回国组建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学术荣誉包括AAAS Fellow(2000),AIMBE Fellow(2016)等。迄今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包括应用物理、纳米孔材料、细胞结构生物学、肿瘤基因组学、单分子生物物理等领域。担任多种学术期刊编委,并任Nanomedicine副主编。联系方式:zfshao@sjt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物理学,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学创新和生物仪器研发。

Daniel M. Czajkowsky

Daniel M. Czajkowsky   科研成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分子生理与生物物理系,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10年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2010年至2012年,获聘中科院外籍青年科学家(Young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全职工作。2013年起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获聘特别研究员。已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 ACS Nano, EMBO Mol Med, Appl. Phys. Lett.以及Nature子刊等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2篇入选“Faculty of 1000”,h-index:28(ISI)。联系方式:dczaj@sjtu.edu.cn

郭妍

郭妍   科研成员

博士,副研究员。在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分别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1998-2001),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2005),同年进入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工作(2005-2013)。2009年起担任副研究员。主要建立和利用单细胞系统生物学的新技术(单细胞基因组,单细胞转录组和高分辨三维成像技术等),研究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胚胎中器官发育的基因转录调控。已发表科研论文17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项目,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联系方式:yanguo@sjt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1)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2)胚胎器官发育的转录调控网络;
3)单细胞系统生物学新方法

李小卫

李小卫   科研成员

博士,副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材料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获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计划奖励和弗吉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系优秀科研奖。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研究基金资助。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文章17篇,申请国内专利9项(已授权3项)。联系方式:xl3a@sjt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1)超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
2)大尺度生物组织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及应用;
3)太赫兹光谱技术

沈轶

沈轶   科研成员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获上海交大学本科学位,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单分子生物物理与纳米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CSNano、ACS Central Science、Bioactive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联系方式:shenyi12@sjt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1、 人工细胞膜通道性能与应用研究
2、 纳米力学检测系统研制及其生物学应用

李华

李华   科研成员

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副研究员。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约50篇,包括Cell Mol Immunol, Genome Biol, RNA Biol, Oncogene, Mol Cell Proteom, BMC Genomics, BMC Bioinformatics等。获批发明专利超过10项,约半数排第一。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同时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总经费超600万。目前为BMC Biotechnology副编辑以及Frontiers in Genetics、MDPI Life客座主编。2020年被评为闵行区优秀人才,2021年被评为苏州市领军人才。联系方式:kaikaixinxin@sjtu.edu.cn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1) 高通量测序的新技术以及分析方法开发;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抗体表位解析及设计;
3) 人类及模式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李鑫辉

李鑫辉   科研成员

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即赴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从事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纳米操纵分析实验技术等多种手段融合的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研究。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包括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前沿课题的研究,开发了多项具有特色的实验技术并获得专利,成功解决了课题研发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200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胡钧教授,在染色体和组织切片的纳米成像、定位分离和分析开展了原创性的研究。2008年获得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后,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受邀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开展单细胞系统生物学的合作研究。目前任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擅长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包括特定RNA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单个细胞内mRNA的提取、扩增和分析等。联系方式:xhli@sjt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1)少量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2)染色体上非编码RNA的组成和组蛋白结构分析;
3)酵母DNA复制机制。

康亚妮

康亚妮   辅助成员

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通量测序与基因检测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论著2章节。研究成果获韩国抗癌协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肿瘤国际会议Travel Award及蒙民伟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负责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转化医学课题、医工交叉研究课题、实验室科技创新课题等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大创、PRP、科创实践等项目40余项,获多项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奖。SMC晨星青年学者、卓越奖励计划获得者,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会员。联系方式:kangyani@sjt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1.高通量测序新技术与基因检测;
2.肿瘤液体活检及其标志物的筛选和研究;
3.疾病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和转录调控机制。

程酩

程酩   辅助成员

2011年进入交大工作,担任工程师。联系方式:mingcheng@sjtu.edu.cn

梁杰

梁杰   兼职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1986年获得复旦大学生物物理学士,1994年获得美国伊力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生物物理博士学位,1999年起担任美国伊力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2002年被授予NSF Faculty Early Career Development奖,2003年晋升为美国伊力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2007年起为美国伊力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生物工程系正教授。2008年被选为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会员。2013年被聘为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生物工程系Richard and Loan Hill冠名教授。梁杰教授研究组致力于计算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中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计算几何学的方法用于对蛋白质3D结构的研究,包括膜蛋白结构预测、纳米微孔设计、癌症关联的点突变预测。并对复杂随机性生物学网络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开发了基于化学主方程的精确求解方法。近年来并对蛋白网络、染色体折叠、离散细胞力学、细胞生长与迁移、细胞极化及组织形态学进行研究,开发出新理论、新算法。 并对伤口愈合、组织再生进行了从蛋白基因网络、细胞及ECM 信号及力学调控下多尺度建模、算法开发、模拟计算分析的工作。

梁守丹

梁守丹   兼职成员

教授、研究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统计和应用数学系全职终身教授,还在血液和骨髓移植系兼职。梁守丹于1982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计算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物理学助理教授;在位于硅谷的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艾姆斯氏研究中心的先进超算部门担任资深科学家;在Incyte医药公司担任早期微阵列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面的顾问等。梁守丹博士在计算科学的广泛交叉领域都发表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和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合作成果。梁守丹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代谢网络模型,顺式调控因子分析,DNA微阵列探针设计,生物标记物的探索和确认,以及开发癌症疫苗等。